□許珊珊 編譯
  據2月10日的網站Digiday報道,2月8日,美國第九大報刊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發起了一項頗有趣味、令人深思的研究:人們瀏覽該報“付費牆”是否可以用比特幣進行支付。雖然大家都在討論比特幣,但卻很少有人精通。
  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自1844年創刊以來,一直採用數字模式。此舉對於報刊的發展頗有遠見。太陽時報傳媒集團負責市場營銷策略的高級副總裁朱利安·波薩達在Digiday中提到此舉很大一部分旨在使報刊能夠更快、更靈活地運營。同時,他承認“我們公司採取的措施,的確讓人們感到意外”。
  儘管大多數人對比特幣感到費解,比特幣還是吸引了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和其他報刊的眼球,因為它比較適用於低費用、零阻力的小額付款。比特幣可以分成很小的數額,並且交易費的範圍是1美分~3美分,因此它可以用於網絡文章這種數字內容產品的一次性快捷支付。
  2月6日,硅谷知名風險投資家馬克·安德森提出比特幣可用於小額支付。用戶可以在coinbase上完成支付,十分快捷;消費者在完成支付時,比特幣的交易費用都是很低的,甚至是零交易費。
  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認為這也許在將來可以實現,但就目前的狀況來講,卻是不切實際的。雖然媒體對比特幣的關註度頗高,但由於不穩定性的缺點,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。除了手機和電腦游戲外,小額支付也沒能贏得普通消費者的青睞。
  然而,它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做到了這點。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負責“付費牆”的運營公司Bitwall針對比特幣開展了一項實驗。研究數據表明:713名比特幣捐贈者中,他們最少支付0.01美元,最多支付1000美元。63%的人給出了25美分,Bitwall首席執行官Nic Meliones指出,它是發行者線下期待的基準。早期的比特幣使用者有可能歪曲了研究結果。
  然而,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在這點上並沒有損失。2013年5月,該報報道因報刊不賺錢,解雇了整個攝影組的28名員工。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此舉的原因是讀者一直追求“與新聞匹配的視覺體驗”。
  若是不考慮《芝加哥太陽時報》的財務狀況,Nic Meliones認為實驗的重點不在於籌集大量的資金,而在於以最基本的方式告訴人們:在不久的將來,比特幣是發行者的另一種收益來源。這與其說是一種商業運營模式,更不如說是一種概念驗證。
  在很大程度上,波薩達對出版商採用相同的態度。他說:“這絕對稱得上是一劑良藥。雖然我並沒有期待它可以顯著的改變世界,但它的確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新聞業的發展前景。”
 
(編輯:SN00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75unenx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